消费者对美妆的需求日益加剧,导致美妆市场成为新的争夺热点。近日,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走访发现,不少百货商场的美妆柜台在周末人流涌动,聚集了很多年轻人试妆购买,而护肤品柜台则相对冷清很多。而根据化妆品零售集团莎莎近日发布的财报显示,零售及批发业务营业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4.4%。其中,港澳地区零售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7.8%。与此同时,莎莎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屈臣氏也在重点发力彩妆市场。

加码彩妆

彩妆产品逐渐成为化妆品零售店铺的吸客利器,莎莎便是其中较早一批受益者。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北京市不少百货商场的彩妆柜台在周末人流涌动,聚集了很多年轻人试妆购买,而护肤品柜台则相对冷清很多,不少商场还会造“美妆节”来刺激消费。拥有不少国际大牌代理权的莎莎优势明显,一方面销售品牌相对齐全。另一方面,产品售价在同类店铺中也相对偏低,这对赴港淘货的内地游客来说很有吸引力。

而屈臣氏方面在近期也有不少关于彩妆方面的布局,今年3月,屈臣氏与巴黎欧莱雅和美宝莲纽约合作,在中国首次开设彩妆概念店,目前已在深圳和广州开业,未来该店铺会陆续在其他城市推广。与普通门店不同,彩妆概念店是针对彩妆产品推出的新型店铺,不像以往只是将门店升级或添加彩妆产品。分析认为,从去年在全国铺设潮流店,到打通线上线下,再到近日推出的彩妆概念店,都是屈臣氏战略升级的表现。

据了解,屈臣氏的彩妆门店名为Colorlab彩妆概念店,目前设有近20个彩妆品牌,分为6个妆容专区。区别于以往屈臣氏门店的彩妆区域,Colorlab覆盖了屈臣氏所有进口彩妆线,与国外一线热榜同步上新,并按季更换最热销产品榜单。人气彩妆品牌接近20款,如法国品牌欧莱雅、美国品牌美宝莲纽约、日本品牌KATE、韩国品牌the SAEM及CLIO、独家品牌COLLAGEN等。

发力内地

尽管化妆品的购买途径越来越向线上以及国外原产地倾斜,各大零售店铺还是以美妆产品为抓手发力内地市场。一位经常去香港的内地消费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如果是在内地的话,过去经常逛屈臣氏等化妆品零售店铺,但现在觉得网上海淘价格能便宜更多。有机会去香港了以后,则发现在香港莎莎店铺遍地都是,而且一些比较流行的美妆爆款产品价格也基本是最低的,比专柜和屈臣氏、万宁等化妆品店都要便宜。

虽然莎莎在美妆产品上显得更有优势,但在内地市场屈臣氏还是占主导地位。4月12日,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公布2017财年四季度集团销售数据。在2018年1月1日-3月31日期间,集团整体零售及批发业务营业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4.4%,其中,港澳地区零售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7.8%,同店销售较上年同期增长15.1%。值得注意的是,内地访客购买力上升成为莎莎业绩回暖的主要力量。莎莎国际在报告中指出,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交易宗数上升了12.1%的带动。其中,本地客交易宗数上升7.9%,内地客交易宗数则上升了17.3%,本地客及内地客的每宗交易金额分别上升5.1%及3.6%,但这些购买数据主要体现在港澳地区。

而屈臣氏在内地拥有更多门店,根据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实业公司发布的2017年全年业绩显示,屈臣氏中国区以3271家店完成217.83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其增长来源于新店。虽然同店销售下滑4.3%,但对比2016年下滑10.1%有了大幅提升。对于此次业绩表现,长江和记实业公司表示是由于期内集团实施了多项策略,包括店铺分析、店铺改装与重新布局,屈臣氏店铺销售额同比跌幅才有所改善。相比之下,屈臣氏虽然在美妆产品和体验方面起步较晚,但门店数量是一大优势。

彩妆博弈

实际上,屈臣氏在2017年开始试水潮流门店,当时这类门店引入了大量的日韩彩妆和网络热门品牌,部分旗舰店还引入了大牌香水产品。有分析认为,彩妆拥有更高的利润空间,且屈臣氏凭借用户基数也可以更好地发力内地市场。

另一方面,莎莎也与京东商城合办“京莎节”,据了解,莎莎计划在活动期内完成全年15%的销售额。为了加深内地业务的推广,在内地实体店不增反减的背景下,香港莎莎电子商贸高级副总裁容良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未来莎莎不仅巩固实体店的优势,更要加强在电子商贸领域中进行推广,以迎合新消费时代下消费者的需求来拓展内地市场。据容良伟透露,莎莎自进驻京东平台,每年业绩均保持150%的增长率。

护肤美妆专家冰寒认为,从门店功能和设置的角度来看,屈臣氏更加注重年轻消费群体的体验以及话题性消费特点。但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很多消费者开始到美妆品牌原产地或通过电商渠道进行购买,对美妆零售店的发展造成一定冲击。从消费规模和市场优势来看,莎莎积极开发内地市场的决策是正确的。现阶段,不少品牌都开始重点发力中国市场,莎莎未来也需要深入开发内地市场,才能稳定脚步。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认为,美妆市场更重要的是体验与服务,门店数量固然重要,但服务对于门店来说是最直观的展现。无论是屈臣氏还是莎莎,门店不应该只是简单地销售彩妆产品,而是要针对个性化需求,给出购买建议,包括定制化服务的推出。这一点双方都在逐渐改善,例如屈臣氏单独推出的彩妆概念店解决了一部分体验的问题,未来还需要关注美妆的走向和服务体验上是否符合市场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