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立体呈现出人物的缺陷
“古往今来的艺术作品中,大家都并不陌生‘缺憾美’这个词,比如维纳斯,恰恰因为它的断臂,人们才会对她的美产生了很多想象空间,而《红楼梦》也是如此,但也正式这些缺憾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和研究空间。”曹教授说。
“《三国演义》应该是中国六大古典小说中最早的作品,其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甚至京剧有“唱脸谱”,可以在脸谱中用一种颜色代表一个人物,让我们看到的“武侯祠”中的诸葛亮、关羽等人物几乎全是优点,找不到缺点,但这就使人物平面化,单一性了。”曹教授说:“而《红楼梦》中的人物可以说是圆形的、立体的,例如林黛玉,你若喜欢她的真诚,就必须接受它的小性儿;你若喜欢薛宝钗的大气,就必须接受在她的城府,王熙凤等也是如此,所以《红楼梦》的描写呈现了立体化态势。”
曹教授介绍到:“《红楼梦》打破了小说创作的传统思想和写法,以往的婚恋主题作品往往都是大团圆结局,而《红楼梦》以悲剧结局,并且它以网状结构呈现。”
《红楼梦》人物的三种缺陷美
曹教授说,她将从红楼女性角度探讨《红楼梦》中的三种缺憾美:体貌的缺憾、身世的缺憾以及婚姻和爱情的缺憾。
“史湘云咬舌到鸳鸯雀斑、黛玉的柔弱到薛宝钗丰满,这些未出阁的女儿,体现着花落何处的忧思,还有一些媳妇比如王熙凤、秦可卿,她们的病更多体现在子嗣问题上。”曹教授说道:“早期脂砚斋批语说得非常好,‘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闭月羞花,莺啼燕语’,意思是当时很多的文学水平一般的小说,凡是描写美女不是闭月羞花就是莺啼燕语,一点也看不出女子的个性特点,而殊不知真正的美人都有一陋处。”
“在身世方面,作者写了很多值得同情的孤苦伶仃的女儿,这同时也是对他们品格的赞扬。总结一下十二钗,单亲的女子:宝钗父亲死了,迎春、惜春没有母亲;林黛玉父母双亡,史湘云在襁褓中父母就没了,妙玉也是如此;父母在世但失散的香菱;不知道双亲的秦可卿、晴雯。曹雪芹写她们身世的缺憾,是在同情孤苦,也是对其品格之美的赞扬。同时体现了作者对苦命女子应对生存困境的策略的思考。”
“在《红楼梦》中最为敏感的问题就是婚姻和爱情,《红楼梦》在婚恋问题上确实是一个很大创意: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是没有婚姻的爱情;而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婚姻是没有爱的婚姻。”
对于《红楼梦》中的三种缺陷美,曹教授总结说:“外貌或健康存在着缺憾,我想是作者的创意,以此来表现她们个性之美;身世的缺憾,这样的描写是在塑造他们品格上的一些考虑;婚恋缺憾,宝黛的爱情没有走向婚姻,以及成了眷属的宝玉和宝钗并没有爱情,这是个双重的缺憾,也应当说是作者开拓的创意空间。”
这曹立波,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文学,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学术著作有《红楼梦东观阁本研究》、《红楼梦版本与文本》、《红楼十二钗评传》等5部,主持科研项目4项,发表论文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