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Ellen
西方风景画注重对自然的写实,画面以描绘光线及透视空间关系为主。而中国山水画追求“气韵生动”,画面多为借景抒情,讲求抒写胸中丘壑。因此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为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体系。
东方的古典岸边
近代以来,有许多艺术家为融合中西绘画艺术做出很多努力,如林风眠、吴冠中、赵无极等,他们分别从创作语言和审美精神中吸收中西艺术的特点。林风眠结合西方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出具有传统神韵的中国画。吴冠中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提倡形式美。 赵无极用抽象的绘画语言营造出东方意韵,透露出历史的厚重感。这些先辈们或侧重西方艺术的形式,或侧重中国传统,创造了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如何同时兼具中西方艺术的精要之处,真正融合中西艺术仍需要不断积极的探索。
空碧向晚
而艺术家梅一则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更新的发展。他看到了中西方艺术各自的精髓,并巧妙的融合于风景中,由此构成了他独有的“风景山水”或“山水风景”。梅一一方面吸取了西方风景中的空间观念和色彩,但同时又取法宋代江南文人山水的意境,作品获得了一种浪漫的诗意,
山水悠远
由于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自然的写实,西方风景画注重物象的再现,强调光感、笔触、肌理、透视等造型因素,始终贯穿于西方视觉的美学。梅一尤其推崇英国风景画家透纳,透纳用大胆奔放的笔触、绚烂的色彩,描绘了浩瀚壮丽的风景。梅一从他的画作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艺术家充满想像的浪漫主义激情。在创作中,梅一善于用柔和的笔触将天空、湖水等天光水色浑然一体,表现出水天一色的风景。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江南水乡的眷恋,对于梦想的渴望,通过率性的笔触和充满张力的色彩转换成其内在的美学愿望。
空山秋醪
梅一认为,艺术应当是精神品质和生命力的展现,是诗意的表达,风景画更是如此。而诗意的表达,初见于唐代,在宋代达到高峰。当时画家常以诗心融会对象,在画中营造诗意的氛围。欧阳修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诗画一体成了文人墨客的普遍认识,同时也开创了富有诗意的文人画。董源、巨然等人的山水风格,成为“南宗”之祖,发展至元代倪瓒等人的高古荒寒、无人之境更将山水画所能达到的纯粹精神推向极致。
晚春寥廓
因此,梅一的风景画吸取了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的意境,每一幅作品名称都充满浓郁的文人气息,无论是《秋桑禅风》还是《空山秋醪》,多为一角一隅之山水和空旷冷峻的构图,用略带忧伤的蓝色天空或湖水代替了留白,表现出秀丽、清幽风景,有一种荒寒萧疏的意境,而这正是梅一心目中宁静有序、远离尘嚣的理想环境。
秋光初碧
梅一的作品虽为风景,但处处渗透着中国传统哲学的禅意。其画中山林意境幽远,给人以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感,实将孔子的“仁者乐山”与道家的“游心物外”融为一体,显示出其内儒外道、天人合一的艺术修养。
沈水倦熏
中西方艺术如同两条不同站点出发的列车,各自沿着自己的轨迹前行,而中西方艺术的交融仅出现在一百多年前,当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逐渐打开了中国艺术家的视野,继林风眠、吴冠中等先辈们在探索中西融合的道路上,梅一找到了中西融合的真正结合点,他独特的诗意风景山水,不仅恰如其分的将西方油画中的表现方式运用于山水,更是回到了我们的本源,弥补了当代油画的不足,将东方哲学中澹泊明智、宁静致远的中庸之道演绎于画中,将中西绘画得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秋桑禅风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梅一拨开生存喧嚣的物障,在坚守自己文化立场的同时,去探寻艺术的真谛,找寻精神的归宿,这着实令人感怀尊敬,仰视推崇。
秋缇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