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制鞋产业平台”启动 (刘倩 摄) 


核心提示

以纺织服装产业群和鞋业产业群为主体,晋江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制造业链条。随着晋江成为继深圳、成都之后的全国第3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如何抢抓体育产业“黄金十年”的机遇?在昨日举办的2017中国(晋江)体育产业发展论坛上,来自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体育总局及高校的多位专家共同论道,探寻体育产业更接地气、更高效的发展走向。

当日,中国“互联网+制鞋产业”平台正式启动,制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国制鞋标委会鞋底专业工作组同步揭牌,多个鞋业相关项目促进晋江传统行业的协同发展和企业的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刘倩 黄文珍

行业趋势 增长迅速仍存改进空间

昨日,正值论坛举办当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18.0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创近六个季度以来新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顾严分析认为,这说明我国经济开始回暖,而回暖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新动能的逐步形成,包括网购、旅游、娱乐、信息等新消费热点涌现。在此背景下,体育产业不仅迎来新的机遇,也肩负新的使命。

站在宏观经济新形势的角度,顾严表示,我国已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优化投资结构的重点应放在以投资促进消费上,也就是需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体育产业正是投资与消费的紧密结合的产业。此外,顾严认为,尽管我国体育产业在近十年间占GDP比重逐年增加,但供给侧仍然存在严重不足,未来体育供给侧改革可以从围绕大健康的需求、找准供给与需求的差距、集中火力在供给侧展开攻势三个方面入手。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从更为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走势。他表示,2014年以来我国体育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全国新注册各类体育企业快速增长、各类社会资本纷纷进军体育行业。值得关注的几个数据是:201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0%,体育业税收比上年增长30%,目前全国各类体育产业机构预计已超过15万个。

但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鲍明晓认为,今后应把更多的着力点放在全力提升民众运动参与的质和量、大力发展运动项目产业、吸引更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激发国民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内容创新、推动体医融合和体旅融合、“互联网+”和“体育+”双轮驱动、力补人才短板等九个方面。其中,他本人最为看重的是推动体医融合、体旅融合。

材料创新 提高供给质量抢占市场

除了对行业整体发展趋势的预判,多位专家也从新型面料的研究以及质量管控等实操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国务院原参事、中国标准化专家郎志正认为,在此基础上,企业要努力沿着设计开发和品牌营销微笑曲线两端攀升,通过精心培育、精诚营销和精确评价,注重品牌的品质、品格和品德,最终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据了解,2014年国内飞织鞋起步,安踏、361°、匹克等国内知名体育品牌先后推出一体编织成形的飞织跑鞋系列。数据显示,全球运动鞋年销量可达80亿双,预计到2025年针织鞋面运动鞋约占总体的50%,针织鞋面市场的年产值约为800亿元,一体成型鞋面技术跑鞋已经占据了高端市场的核心位置。

江南大学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蒋高明分析,发展趋势上,一是多样化,包括原料、鞋面结构、款式、颜色搭配等;二是功能化,针织鞋面材料不仅要符合运动鞋常规耐磨、顶破、透气舒适等性能,朝着吸湿排汗、透气防水、抗菌防臭等方向发展;三是智能化,比如,排版设计、上机织造、后整理、成鞋;第四是定制化,从鞋面结构、款式、颜色到鞋底材质,打造个性化的运动风格。

平台建设 提高产业影响力和话语权

晋江活跃着9100多家制鞋企业,从业人员达35万人,其中上市公司就有21家。借助新科技、新手段、新营销实现产业的再次升级,构建更加完备的体育产业体系,科研院校与制鞋企业之间形成的创新产业联盟扮演了相当重要的推动角色。

“晋江已经进入必须靠创新驱动的阶段,也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才有这个认识和需求。”科技部产业创新联盟联络组秘书长李新男认为,创新驱动的核心是将科技运用注入到产业中,助推产业升级。政府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市场资源与国家政策结合。在产业链上要有主动权,就必须在创新上有主动权。

值得关注的是,由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牵头,福建一品嘉云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海丝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互联网+鞋业”项目昨日在晋江正式启动,并配套成立了制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国制鞋标委会鞋底专业工作组。

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副院长钟宁庆介绍,“互联网+鞋业”项目将实现国内外制鞋产业全产业链的优势资源的汇聚,促进制鞋产业信息流、技术流、设计流、资金流在晋江的汇集、交换,互联互通、共享共赢,推动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在制鞋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晋江本地制鞋产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